技术天地
一、简介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运用现代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二、功能定位
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电力供需格局持续变化的背景下,虚拟电厂凭借对分散能源资源的整合与调度能力,成为平衡电网供需、提升运行效率的关键角色。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将分布式光伏、风电、储能设备、工商业可控负荷、充电桩等碎片化资源 “聚合管控”,形成具备精准调节能力的 “虚拟电源”,为电力系统提供调频、调峰、备用等多元服务,破解传统电网对分散资源难以高效利用的难题。
虚拟电厂的调节能力并非单一功能,而是围绕 “资源聚合 - 调度响应 - 场景适配” 构建的综合体系,它的可持续运行,离不开对电力市场规则与区域政策的适配能力。当前主流系统已能深度融入 “中长期交易 + 现货交易 + 辅助服务” 的全市场体系,内置《电力辅助服务管理办法》要求的调频、调峰、备用等 16 类服务模板,可根据市场价格信号、电网需求自动切换调节策略。同时也离不开从底层技术到系统集成的全链条把控。在核心技术研发阶段,多数项目会联合科研机构(如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基于千万级运行数据训练优化调度模型,并通过三维电磁场仿真技术降低通信干扰;硬件选型上,工业级边缘网关、高可靠传感器与车规级核心芯片的应用,可确保设备在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稳定运行。
从实际成效来看,截至2025年,全国已有多个省级电网应用成熟的虚拟电厂调节系统,累计接入可调资源超180万千瓦,参与电网需求响应237次,累计调节电量达4.87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燃煤消耗1.46万吨、碳排放3.9万吨。在2025年夏季华东地区用电高峰期间,某虚拟电厂单日最大调节负荷达32万千瓦,有效缓解了区域电网的峰谷矛盾,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与“双碳”目标推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三、发展目标
未来,随着“源网荷储”协同发展的深入,虚拟电厂还将向“5G 远程控制 + 数字孪生”方向升级,实现调节资源的可视化管理与预测性维护,同时推动跨区域调节资源协同调度,进一步释放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灵活支撑价值。